现在咨询,获得最前沿的AR产品
2025-08-17
中国近年来不断有新的遗址被发现和发掘,这些考古成果逐步印证了中华文明“多元一体”[1][2]的宏大格局。然而,遗址往往年代久远,遗迹残缺,普通游客和公众很难从断壁残垣中想象出当年的盛景。如何让历史“活”起来?
长期以来,古遗址的保护和展示面临着多重挑战:
大空间AR技术通过精准的空间定位,可以在遗址原址上叠加虚拟影像,重现历史场景。它的优势在于:
视+AR的 EasyAR Mega 平台提供了城市级的空间计算能力,支持在室外遗址、公园乃至整座城市中构建高精度视觉地图和VPS服务。开发者可以快速采集数据、进行空间重建,并通过云端管理更新虚拟内容,大幅降低了重复建模和维护成本。这种高效的技术体系为文旅行业普及 AR 提供了新的可能。
2024 年夏天,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推出了“莫角山朝圣之路”AR 体验[3]。在莫角山入口的地面上,工作人员贴了数个二维码。游客用手机扫描之后,可以在良渚王、良良(虚拟吉祥物)或普通平民等角色中挑选一位引路人。在数字导游的带领下,人们漫步于遗址之中:站在莫角山顶合影,面前浮现出当年宫殿的轮廓;在全景沙盘前,反山王陵、瑶山祭坛和西部水利系统一一现身,仿佛按下了时空回放键。游客还可以通过“AI 对话”界面向中英双语导游提问,得到基于权威资料的专业解答。真实的土地与虚拟的建筑交织在一起,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感。
希腊文体部支持开发的“Chronos”手机应用,让游客通过对准帕台农神庙(Parthenon)[4],在现实画面中看到考古学家推测的古典复原形象,包括原有雕塑和彩绘细节(如阿提密斯女神像等)。
由韩国科学技术院(KAIST)开发的 “K-Culture Time Machine” 是一款 AR/VR 工具[5],以手机或 HMD(头戴式显示设备)体验文化遗址的远程时空旅行。通过360°视频、识别功能、3D 重构,用户可以“漫游”昌德宫内部,如端华门、仁政殿、惠政堂等关键位置,并获取背景介绍与历史情境。
从良渚古城到世界各地的古迹,AR 通过精准的空间计算与细节复原,让观众感知古代建筑与生活的真实样貌。中国是世界上遗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。借助 EasyAR Mega 的大空间 AR 能力,我们有机会让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数字世界中重现。未来,不论是考古遗址、历史街区还是文化古迹,都能借助 AR 被更多人看见、听见、感受到。
参考来源